在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过程中,内分泌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,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,维持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。然而,当一些内分泌疾病悄然来袭,如垂体瘤、甲亢等,看似与生育毫无关联的病症,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 “偷走” 你的生育力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些疾病背后的 “生育危机”。
垂体瘤:内分泌调控的 “指挥官” 失控
垂体作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 “指挥官”,位于大脑底部,虽体积微小,却能分泌多种关键激素,其中与生育密切相关的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、促卵泡生成素、促黄体生成素等,它们负责调控性腺(男性的睾丸、女性的卵巢)的功能。一旦垂体出现肿瘤,无论是功能性还是非功能性垂体瘤,都可能打破激素分泌的平衡。
功能性垂体瘤会异常分泌过多的激素。例如,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,它会大量分泌泌乳素,过高的泌乳素水平会抑制下丘脑 - 垂体 - 性腺轴的正常功能。对于男性而言,这会导致睾酮分泌减少,出现性欲减退、勃起功能障碍、精子生成减少等症状,进而影响生育;女性则表现为月经紊乱、闭经、溢乳,难以正常排卵受孕。而非功能性垂体瘤虽然不直接分泌过多激素,但随着肿瘤体积增大,会压迫周围正常的垂体组织,同样干扰激素分泌,影响生殖功能。
目前,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。对于泌乳素瘤,常用药物溴隐亭、卡麦角林等,通过降低泌乳素水平,恢复性腺轴功能,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可得到改善。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,或肿瘤体积较大、压迫症状明显时,则需考虑手术切除肿瘤;放射治疗则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,作为辅助治疗手段。
甲亢:代谢紊乱引发的生育困境
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,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。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生长发育、新陈代谢以及生殖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,身体就像被按下了 “加速键”,代谢加快,各个系统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。
对于男性,甲亢会导致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升高,游离睾酮水平相对降低,从而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,出现精子数量减少、活力下降等问题;同时,还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欲减退。女性患甲亢时,月经周期紊乱是常见症状,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,排卵功能也会受到影响,受孕几率大幅降低。即便成功怀孕,甲亢也会增加流产、早产、胎儿生长受限、妊娠期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。
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:抗甲状腺药物治疗、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。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、丙硫氧嘧啶等,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病情,但治疗周期较长,一般需 1 - 2 年,且存在药物不良反应。放射性碘治疗利用碘 - 131 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的 β 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,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,不过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。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、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恶变的患者。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,都需要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后,再考虑生育问题。
除了垂体瘤和甲亢,还有许多内分泌疾病,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、糖尿病等,也会对生育力产生不良影响。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是生育的基础,一旦出现异常,生育力就会受到威胁。因此,当出现月经紊乱、性功能异常、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等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排查内分泌疾病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生育希望,为迎接新生命创造良好条件。